養好懷孕母豬的目的是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,防止流產和死胎,確保生產出頭數多產、初生重大,均勻一致和健康的仔豬,并使母豬保持中上等體況,為哺育仔豬做準備,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懷孕母豬飼養技術視頻吧!
懷孕母豬生理特點
1、確定懷孕:為了便于加強飼養管理,越早確定懷孕對生產越有利。母豬懷孕后性情溫馴。喜安靜貪睡、食量增加、容易上膘,皮毛光亮和陰戶收縮。一般來說母豬配種后,過一個發情周期沒有發情表現說明已懷孕,到第二個發情期仍不發情就能確定是懷孕了。
2、生理特點:母豬懷孕后新陳代謝旺盛,飼料利用率提高,蛋白質的合成增強,青年母豬自身的生長加快。試驗報道,給懷孕母豬和空懷母豬吃相同數量的同一種飼料,懷孕母豬產仔后比空懷母豬多增重1.5千克左右。懷孕前期胎兒發育緩慢,母豬增重較快。懷孕后期胎兒發育快營養需要多,而母豬消化系統受到擠壓,采食量增加不多,母豬增重減慢。懷孕期母豬營養不良胎兒發育不好。營養過剩,腹腔沉積脂肪過多,容易發生死胎或產出弱仔。
3、發育規律:卵子在輸卵管受精后,受精卵沿著輸卵管向兩側子宮角移動,附植在子宮粘膜上,在它周圍逐漸形成胎盤,母體通過胎盤問胎兒供應營養。胎兒在懷孕前期生長緩慢,各器官形成。懷孕后期胎兒生長很快。豬的懷孕期114天(108~120天),懷孕1~90天胎兒重550克,而后24天增重很快,體重可達1300~1500克。懷孕最后1個月胎兒增重占出生重的60%。不同胎齡胚胎的化學組成不同,隨胎齡的增加,胚胎的水分降低,干物質增加,粗蛋白質和礦物質也相應增加。
懷孕母豬飼養管理
1、根據胎兒的發育變化,常將114天懷孕期分為兩個階段,懷孕前84天(12周)為懷孕前期,85天到出生為懷孕后期。斷奶后的母豬體質瘦弱,在配種后20天內應對母豬加強營養,使母豬迅速恢復體況。這個時期也正是胎盤形成時期,胚胎需要的營養雖不多,但各種營養素要平衡,最好供給全價配合飼料。自配飼料的豬場除給母豬適當混合精料外,應注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供給。
2、懷孕20天后母豬體況已經恢復,而且食欲增加,代謝旺盛,在日糧中可適當增加一些青飼料,優質粗飼料和精渣類飼料。懷孕后期胎兒發育很快,為了保證胎兒迅速生長的需要,產生出生體重、大,生活力強的仔豬,就需要供給母豬較多的營養,增加精料量,減少青飼料或糟渣飼料。懷孕母豬應限飼,飼喂量應控制在2.0~2.5千克/天。要改變傳統養豬觀念,利用母豬在懷孕期食欲好、代謝旺盛、飼料利用率高的特點,給懷孕母豬多吃飼料貯存營養,母豬過肥到產后泌乳時,再將體內營養轉為奶供給仔豬,就是飼料-體脂-奶模式。
3、從飼料到母奶要經過二次轉換,飼料利用率低。從研究結果看,懷孕期母豬的營養只要滿足維持需要+母豬生長需要(青年母豬)+胎兒需要就夠了。采食量不能過多,懷孕期采食量過多,泌乳期的采食量下降,母豬失重增加。據報道,懷孕期多采食1兆卡,泌乳期少采食0.5兆卡。懷孕期營養過剩,母豬過肥,腹腔內特別是子宮周圍沉積脂肪過多,影響胎兒生長發育,產生死胎或弱仔豬。也不能給母豬喂量過少造成營養不良,身體消瘦,對胚胎發育和產后泌乳都有不良影響。
懷孕母豬營養需要
1、能量:懷孕期能量需要包括維持和增長兩部分,增長又分母體增長和繁殖增長。很多報道認為懷孕增長為45千克,其中母體增長25千克,繁殖增長(胎兒、胎衣、胎水、子宮和乳房組織)20千克。中等體重(140千克)懷孕母豬維持需要5.0兆卡/日,母體增長25千克,平均日增219克,據估算每千克增重需5.0兆卡,219克需1.095兆卡。繁殖增長日增175克,約需0.274兆卡。以此推算;懷孕前期根據不同體重,每日需要4.5~5.5兆卡,懷孕后期每日需要6.0~7.0兆卡。
2、粗蛋白質:蛋白質對胚胎發育和母豬增重都十分重要。懷孕前期母豬粗蛋白質176~220克/天,懷孕后期需要260~300克/天。飼料中粗蛋白質水平為12%。蛋白質的利用率決定于必需氨基酸的平衡。
3、鈣、磷和食鹽:鈣和磷對懷孕母豬非常重要,是保證胎兒骨骼生長和防止母豬產后癱瘓的重要元素。懷孕前期需鈣10~12克/天,磷8~10克/天,懷孕后期需鈣13~15克/天,磷10~12克/天。碳酸鈣和石粉可補充鈣的不足,磷酸鹽或骨粉可補充磷。使用磷酸鹽時應測定氟的含量,氟的含量不能超過0.18%。飼料中食鹽為0.3%,補充鈉和氯,維持體液的平衡并提高適口性。其他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需要由預混料中提供。